记录直白的历史
讲述真实的故事
长摁二维码
加盟新三届2
我们不想与你失联
备份新三界
余轩编辑、少达审读
作者档案
作者近影
韩晓秋,1956年生,1974年高中毕业后插队,1978年春入吉林白城师范学院中文系读书,终身从事高中语文教学工作,高级职称 。2003年罹患癌症,2016年复发并转移,病重后开始在《写在生命最后的日子里》总题目下写回忆录。目前已完成“我的家庭”,陆续在《北部湾文学》发表。
原题
我家有个外孙女
姚沐沐成长记
作者 | 韩晓秋
沐沐在一天天长大,再不把孩子小时的趣事逸事做“抢救”性记录,就真的成为历史了。不能看到孩子长大成人,是姥姥的终身遗憾,留下这些文字,既是记录下孩子成长中可圈可点处,也是给沐沐留下点纪念……
——题记
孩子的情感
去杭州女儿家小住。走时,外孙女送行。在去机场的车上,在机场里,沐沐紧紧抓住我的手不松开,一遍遍重复着“我最爱姥姥,姥姥不走该多好呀”,然后,搬过我的脸来不停的亲,还提“不合理”要求:“我舔舔姥姥吧”。“学小狗哪?不行,这样不卫生”。我忍笑拒绝。
过一会,沐沐叹口气:“像我邻居小朋友的姥姥姥爷多好,一直住在他家”。“那是因为他们没有自己的家吧?只能住在小朋友家呀”。我也不知道实情,猜测着回答她。“我希望我姥姥姥爷也没有自己的家。”“哦,为什么?”
其实我已经猜到答案。果然 ,孩子理直气壮的回答:“那姥姥姥爷就不会住几天就回家,就永远和沐沐住在一起了!”她学会了用“永远”。她还不懂得没有自己家的尴尬和无奈,只是希望跟她亲的人都住在一起。
姥姥出门一周回来,沐沐搂着姥姥贴脸,然后又推开仔细看,确认真是姥姥,舔……
确认一下,嗯,真的是姥姥
但是,沐沐毕竟是长大了,有了更多的理智,虽然和我们恋恋不舍,但在安检门口,只是不断的跟我们挥手,飞吻,直到我们安检结束。一年半前可不是这个样子。
2017年4月,沐沐和我们在海南过冬(那时还没到入托年龄),之后,我们一起返回杭州。一周后,我们老俩口回日照,把沐沐留在杭州父母身边。
那天下午,机场送行,一路上沐沐高高兴兴,她还不知道因为姥姥病情恶化,再也不能带她了。等我们进了安检,沐沐发现姥姥姥爷这次没有带她一起走,“哇”的一声开始大哭。妈妈想把她抱走,她死死拉住门口的栏杆不撒手。这边,我想快点从她视线里消失,而安检处按部就班,慢条斯理,对头像,掏兜,脱外衣,搜身,脱鞋……耳边是孩子撕心裂肺的哭声。安检结束,我头都不敢回,含着泪,逃也似的往里紧走,孩子震耳欲聋的哭声一直跟着我,直到现在,都挥之不去。
孩子重情重义。
有一次,她突然跟我说:“我还记得姥姥用奶瓶喂我奶。”“啊?”我不敢相信,用奶瓶?那时她才多大?她没注意我的神态,接着说:“姥姥把奶瓶贴脸上。”这下我信了,给婴幼儿喂奶用手背试温度是常识。可我这手,家庭主妇的手,极耐热,怕试不准,都是用脸试温度。
那时,她不应该有记忆,一定是某个特写镜头,某个特别情境,植入了她幼儿时记忆的沟痕,成为永远。
这次去杭州,完全是因为沐沐的数次邀请。去年寒假,今年暑假,只要她回到姥姥家,就无数次跟我们说,姥姥姥爷去我家呗,早晨送我去幼个园(从小就把幼儿园说成“幼个园”),下午也是姥姥姥爷接我,后面一定有一句“那多好呀!”理由也十分充分:别的小朋友都有奶奶爷爷姥姥姥爷接送。无数次虚拟姥姥姥爷接送遇到同学的情景:“我给他们介绍,这位是我的姥姥,这位是我的姥爷。”挺煞有介事的。今年从东北回日照,收拾利索了,姥爷说,满足孩子的要求吧!于是,定了机票。女儿嘴快,提前告诉了沐沐。晚上,沐沐在视频里向我求证:“我妈妈说的是真的么?”“是真的。“开心么?”“哇,开心死啦。”
于是,有了为期一周的杭州行,也圆了沐沐有姥姥姥爷接送,并向同学介绍我们的梦,最后的结局是,老师给沐沐的10月份评语:从你迫不及待的告诉老师外婆要来,到把外婆介绍给老师,老师就知道沐沐跟外婆最亲,是一个懂感情的好孩子。但是(完了,就怕“但是”),因为外婆来而亢奋不已,甚至影响到吃饭,睡觉,游戏等正常的生活秩序,就不好了,小沐沐还需要学会控制情感,多一点理智噢。
孩子的语言
沐沐的语言特点,用一个词形容:甜,用一个短语形容:甜甜的。夏天,她回满洲里,大姨姥姥请吃饭,开车来接的是大表姨夫。上车后还没等我说话,沐沐就十分惊喜的说:“去年我见过你耶,你一点都没有变,还是那么帅气!”我说:“这是姨夫”。“我知道,我认识姨夫,和去年一样。”姨夫笑得闭不拢嘴,解释道:“沐沐是说姨夫还那么年轻对不对?”“对!对,就是这个意思!”孩子连连点头。
中途接上了大表姨。表姨刚坐下 ,沐沐就拉着表姨的手,认真的看着表姨说:“表姨你太漂亮了!”表姨高兴地把沐沐搂在怀里,笑着说:“沐沐真会说话!”沐沐反驳:“我说的是真的!”一车人都笑了。
到饭店,大姨姥和大姨姥爷已经等在门口。沐沐跑着扑到大姨姥姥怀里,嘴里一迭声的喊:“大姥姥我都想你了。”这回没有“年轻”“帅气”“漂亮”了。
去小朋友家,小朋友爸爸给她们做吃的。沐沐围在叔叔身边,不迭声的夸奖:“叔叔,你真棒!叔叔你太厉害了!”叔叔不堪其扰,无可奈何的跟沐沐说:“姚沐沐,你的套路我领教了,叔叔被你夸得都手足无措啦,咱们安静一会行不行?”
冬天来日照过春节,我领沐沐去买菜。卖菜的小伙子高高的站在里面,居高临下。沐沐仰着脸看着他称秤,忽然大声(菜市场很嘈杂)说:“哥哥你好帅气啊!”卖菜小伙子立马应声:“小美女,你跟我的看法一样一样滴!阿姨,菜16.8,您给我15吧。”沐沐的赞美有实用价值了!
同学的奶奶一袭得体的旗袍,化妆恰到好处,参加舞蹈比赛,结束后来接孙女,正好赶上沐沐也被妈妈接出来。妈妈说:“叫奶奶!”沐沐不假思索:“怎么可能是奶奶,这么漂亮,应该叫阿姨!”一句话,把奶奶笑得脸上开了一朵大菊花。从此后,每见沐沐都疼爱的把她搂在怀里。
九月份,老师给沐沐的评语就说“哪个小朋友穿了漂亮的裙子,沐沐会由衷的赞美。”老师也观察到了。
她到底是幼儿,童言童心。暑期妈妈带她回来探亲,姥姥姥爷下楼去接。沐沐扑到姥爷怀里,姥爷抱起她。沐沐认真看看姥爷,又回头看看姥姥,评论说:“姥爷超级胖,姥姥超级老。”
姥爷退休两年,体重长了四十斤,亲戚朋友见面,都轻描淡写说一句“胖了哈”,只有沐沐,准确的用“超级”来形容姥爷的速胖!姥姥病情恶化两年来,经历了化疗,靶向治疗;大陆海南跑赠药,辗转于哈尔滨,海拉尔,满洲里领药,打针;跑医保局,药费报销。今年,更是骨痛,咳嗽,气喘,百般折磨,原本还可看的一张脸已惨不忍睹,和朋友见面,大家避而不谈,最多说一句“有点憔悴”。沐沐童言无忌,指出姥姥“超级老”!
站有站像,坐有坐相
沐沐的“烦恼”
沐沐情商极高,特别合群,总是主动与别人沟通,对于肯和她玩的小朋友,来者不拒,而她也理所当然的以为别人也应该是这样,偏偏不是所有人都这样,于是,沐沐有了她的烦恼。
早在沐沐刚刚坐在婴儿车里时(大概五六个月时吧),我们就发现沐沐有和人交流的极大热情:每次推着她走在路上,只要对面来人,沐沐便激动得手舞足蹈,眉开眼笑的看着人家。如果人家再领一个小哥哥小姐姐,沐沐甚至兴奋得要站起来,挥舞着小手伊伊呀呀跟人家打招呼。但对方显然没有她那么大的热情,有的,点点头;有的,笑着回应一下;更多的人熟视无睹,昂然走过。沐沐大多时候都是落寞的平静下来。可是,对面又有人来了,于是,再重演一遍,屡试不爽!为此,沐沐妈妈曾写博文,希望路人对这样的孩子多一点关注,多一分爱心。
为了满足沐沐渴望和小朋友们一起活动的愿望,我们常常在小区逗留好久,好在无论是在杭州,还是在日照,小区里孩子极多(没有二胎政策时,这两地二胎率也极高),和沐沐同龄的孩子也多,加之多数孩子有哥哥姐姐或弟弟妹妹,孩子们相对合群,不排斥外人,所以沐沐始终不寂寞,直到2016年冬去海南。
海南,人称“”东北第四省“”——几乎就是东北人的天下。小区里活动的孩子,也基本上就是跟家长来过冬的东北孩子。东北二胎少,多是独生子女,个个霸道得很。沐沐在小区的娱乐场玩,总想和别的小朋友结伴,于是看有和自己年龄差不多的,就主动走过去,小心翼翼地说:“咱们一起玩吧?”“我不认识你,不跟你玩!”这是沐沐得到的最多的回答。每到这时,沐沐都默默地走到一边,落寞的一个人坐在木马上或秋千上,眼巴巴的看着那些孩子疯跑。偶尔有能在一起玩的小朋友,沐沐总是开心的不得了,亲热的和人家拉着手,分别时依依不舍。有时和小朋友玩,对方推她搡她,她都不还手,问她为什么,她说:“我怕他不跟我玩了。”
回到家里,沐沐不止一次伤感的跟我们说:“没有小皮友(沐沐一直发不出“朋”的音,总是“小皮友”,她妈妈干脆说“小屁友”)跟我玩。”姥姥哄着她:“没有小朋友跟你玩,不是沐沐的错儿,不是沐沐不可爱,是小区里的那些孩子没有礼貌。他们没有礼貌,我们沐沐还不跟这样的孩子玩呢!以后沐沐上幼儿园,有很多小朋友一起吃饭,睡觉,做游戏,我们不缺小朋友。”大概也是这样的“学前教育”奏效吧,沐沐十分渴望入托,而且,入托后也确实没有别的小朋友入托后一哭二闹三生病的现象。第一天送幼儿园,高高兴兴和妈妈再见;第二天送,依旧高高兴兴和妈妈再见;第三天送,来不及和妈妈再见,一头扎在小朋友群儿里,已经“忘我”了。
入托后,沐沐有了同学,学校有,小区有,附近小区有,上学一起玩,放学一起玩,开心极了!今年九月份,沐沐过生日,妈妈为她开了生日派对,做了一大堆好吃的,请到家里九个(加沐沐正好十个)小朋友。妈妈发过来视频和照片,一群小朋友围着沐沐唱生日歌。沐沐坐在中间,打着节拍,陶醉的笑着,终于摆脱“没有小皮友”的烦恼了。
孩子的“糗事”
因为妈妈妊娠期综合症,沐沐33周就出生了,出生时体重1700克(3.4斤)。因此,沐沐出生后,比同龄的孩子又瘦又矮。满月那天称体重:4.5斤;百天称体重:7.8斤,与别人家新生儿差不多。抱出去,我都羞于告诉人家沐沐几个月了!但沐沐特别努力,三个月后,开始迅速长肉,等到六个月时,已经胖横了!沐沐出生时极丑:小眼睛,塌鼻子,又瘦,一脸褶皱,只有一对遗传自爸爸的酒窝,又大又深,十分惹人爱。我曾写打油诗描绘沐沐:“姚宝宝,姚贝贝,我家有个姚妹妹。小眼睛,塌鼻子,柴火棍一样的两条腿;睫毛长,酒窝深,可惜长了一只小鸟嘴(上嘴唇长)。小短手,小瘦脚,圆圆的脑袋优先发展了南和北……”发胖后,眼睛显得越发小了,民间有“细篾拉的”说法,用在沐沐这太合适啦!一对儿小眼睛嵌在肉乎乎的大脸上,要多丑有多丑,可当时只觉得可爱,没觉得怎么丑,她妈妈还为女儿设计了“口号”:我不是最漂亮的,但一定是最可爱的。后来,沐沐一天天秀气起来,脸瘦下来了,眼睛也显得大了,鼻子也没有那么塌了,再回头看那时的照片,令人忍俊不禁。
身上的小裙小帽是姥姥用窗帘做的
沐沐早产,但智商不低。出生九个月后,我们带她来到日照家里。那时,她刚能扒着沙发颤微微地站起来,会扶着沙发一点点挪着从这边走到那边。
有一天,她靠着沙发,背对着电视,手里摆弄着电视遥控器。突然,不知碰到哪个按键,电视断电了,声音戛然而止。沐沐感觉出了异样,回头看了一眼电视,发现黑屏了,于是,大吃一惊,几乎就在同时,甩掉了手里的遥控器。遥控器在空中划了一个美丽的弧线,被甩到了几米开外,与此同时,沐沐用最快的速度离开“作案现场”,扒着沙发,急速地,第一次走这么快,从这一头走到另一头,她认为离现场最远的地方。人类本能的自我保护意识:远离事发现场,被九个月大的她演绎得淋漓尽致。
最快乐的孩子
妈妈带沐沐去上亲子课。老师给小朋友们讲“交通工具”。讲到水上交通工具,老师启发小朋友们:“不能坐火车,不能坐汽车,不能坐飞机,小朋友们告诉老师,坐什么呢?”沐沐一直认真地看着老师,听着老师的“启发”。老师话音一落,沐沐第一个举手,大声说:“坐螃蟹!”老师晕倒了。
沐沐四周岁之前不会区别“呢”和“了”,所有的“了”都是“呢”:“脑脑”——姥姥 ;“十拗怒“”——十六路;“打滴扭”——打滴溜;“吃奶闹”——吃奶酪;手机里存着沐沐小时的录像:坐那卖东西,大声喊:“坏奶呀(快来呀)坏奶呀,坏奶买呀,油卷沁沁(至今不知她卖的什么)了,坏奶买呀,坏奶呀……”还有一段,录像里的沐沐像个小马驹子,一边奔跑,一边气喘吁吁的数数:“”十五,十拗(十六),十五,十拗……令人捧腹!
沐沐从小对音乐非常敏感,只要有乐曲声,便抖动两条小腿,合着节拍,摇晃着身子,十分投入。其中最敏感的又有《小苹果》《最炫民族风》等,只要听到她感觉熟悉的曲调,便手舞足蹈,全身摆动,每每引得全家人大笑不已。
2016年春在杭州,我们一起去武林广场科技博览馆。坐在外面休息时,路边有三个女孩子跳街舞。沐沐一直站在那看姐姐们跳,看了很久。一周后,我们去宜家商场,商场里放着杰克逊们跳舞时的曲子,沐沐突然挣脱我的手,跑到一块空地上跳起来了。那天,沐沐穿一件黑白相间格风衣,小红鞋,煞是可爱!只见她一手指着天,一手捂着后面小屁股,随着乐曲,一扭一扭,或旋转,或踏步,动作活脱脱就是那天在武林广场看到的那仨女孩子的翻版,我也不知道她跳的什么。她妈妈抱着买的东西回来,说一句:“吆,杰克逊啦?”后来,在海边广场,在大街,只要听到类似的曲子,沐沐都欢快的跟着起舞。人胖,胳膊短,指向蓝天的手刚过头顶;捂小屁屁的手也够不到地儿,常常把观众弄得哄堂大笑。
写于2018.11月
后记
前文写于2018年末,2019年沐沐回姥姥家过春节。姥爷看电视,评论:“阿尔山边防巡逻还得骑马。”沐沐做手工,头也没抬,应声:“这就是生活。”
房间被弄得乱糟糟,我生气了:“怎么像狗窝?”沐沐抱着我胳膊:“姥姥,看在妈妈那么棒,我这么乖的份上,再给我们一次机会吧”。
因为抢停车位,姥爷气急败坏,自己坐沙发上生气。沐沐一边拍球一边慢慢靠近姥爷,慢条斯理地劝:“姥爷,别生气,生气就不好了。”姥爷“噗嗤”笑了。
孩子一天天长大,开始跟随大人们出行……
2019.3.28日
韩晓秋阅览室
韩晓秋:最后一堂语文课
图文由作者提供本号分享
表扬小号
就摁下识别二维码吧
记录直白的历史
讲述真实的故事
长摁二维码
加盟新三届2
我们不想与你失联
备份新三界
余轩编辑、少达审读